工作動態
植物所舉辦2020年中國科學院第十六屆公眾科學日活動
5月23日至24日,中科院植物所舉辦了2020年中國科學院第十六屆公眾科學日活動。區別于往屆公眾科學日,本屆活動全部采取線上方式舉辦。以“云游植物所,暢論新科普”為主題的系列活動包括活體毒品植物——罌粟的展示與鑒別專題直播,國家植物標本館云參觀專題直播,植物園展覽溫室全景漫游,以及“首都科普”館際交流線上學術沙龍。
活體毒品植物專題直播中,科研人員化身主播帶領公眾參觀了毒品植物罌粟。本次展覽的罌粟近500株,此外,還有虞美人、鬼罌粟(東方罌粟)等在生活中常見的形似罌粟的觀賞類植物千余株。通過向公眾講解它們在生物學特征上的區別,增強了公眾識毒、防毒、拒毒的意識,提高公眾對毒品植物及其危害的認識。
國家植物標本館云參觀直播帶公眾參觀了亞洲最大的植物標本館,詳細介紹了植物標本館的歷史、科學家采集植物標本的軼事、標本處理與儲存的方法,還欣賞了館藏的部分珍貴植物標本,激發公眾對植物科學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。
植物園展覽溫室也是本屆公眾科學日的熱點。為讓公眾更好的觀賞植物,學習科學知識。植物園采用720°全景漫游的方式讓各方游客足不出戶云賞不同地域的模擬自然景觀,觀賞到2000余種熱帶亞熱帶植物,沉浸式體驗植物世界的神奇與精彩。
5月24日,植物所舉辦了“首都科普”館際交流線上學術沙龍,吸引了70余名專家學者的參與。沙龍特別邀請了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、中國科技館原館長李象益教授和國家天文臺高級工程師、中國天眼現場辦公室副主任李奇生高級工程師做了精彩的報告。來自北京市科技傳播中心、中科院前沿教育局、行管局、中科院武漢植物園、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、中科院過程所、南京土壤所等單位的與會嘉賓圍繞專題報告展開了熱烈討論,并結合自身工作實踐、經驗舉措等進行了積極的交流。大家紛紛表示,此次交流活動對未來科普工作的開展、拓寬合作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。
線上方式舉辦公眾科學日活動是一種新的嘗試,這種新型科學傳播方式為我們拓寬了思路,積累了經驗。植物所將繼續利用中科院公眾科學日等大型科普活動的良好契機,展示植物所在服務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科技創新工作,為弘揚科學精神、傳播科學思想,提升全民科學素養貢獻力量。
5月23日,中科院植物所舉行“活體毒品植物的展示與鑒別”專題直播
5月23日,植物所進行植物標本館云參觀專題直播
5月24日,植物所舉辦“首都科普”館際交流線上學術沙龍
植物園展覽溫室全景漫游